张九龄传翻译

关于张九龄传翻译的专题,主要内容包括:张九龄传,旧唐书张九龄传,张九龄传阅读答案,张九龄,张九龄简介,感遇 张九龄,张九龄 望月怀远,张九龄的诗等。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沙发回目录

2016-07-20 14:30 | 作者:散文吧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感遇三十八首其二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兰草到了春天长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开得十分皎洁。这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谁知道那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闻到了芬芳更加喜悦。草木自有本性,何求美人赏识采折呢。

[鉴赏]

这首哲理诗是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后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于政事,贬斥张九龄,宠任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感遇三十八首其二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斥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是十分不满的,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写了,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

[阅读全文]

照镜见白发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板凳回目录

2016-07-06 18:54 | 作者:散文吧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其诗词全文如下: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译文]

从前怀有远大志向,光阴白白地度过已经到了须发皆白的年龄。照镜见白发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谁知明亮的镜子里,只有我的形体和影子在自相怜悯。

[鉴赏]

张九龄从政之初,仕途通达,志气高昂,他胸怀壮志,惟恐虚度光阴而一事无成。他曾因中书侍郎张挺之事而被认为结党营私,罢免了宰相职务,后又被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他为自己青春年华流逝、匡扶社稷的壮志未酬而大发感叹而作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一是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自己没有说服唐玄宗,没有阻止住唐玄宗用人不当感到遗憾;二是说自己被贬撵出京城,做了一个无所作为的闲官而虚度年华。“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意思是说好心没有得到好报,自己被打击、排挤到孤立的境地。作者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白发苍苍,从而引发出了对年轻时曾怀有宏图大志而到了老年却仍一事无成的慨叹,给人以无穷启发。照镜见白发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全诗语言朴素,文字简练,寓意颇深。

[阅读全文]

耒阳溪夜行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3楼回目录

2016-07-01 12:04 | 作者:散文吧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耒阳溪夜行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鉴赏]

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南部,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与相比较,诗人更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耒阳溪夜行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张九龄这几首山水诗,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借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情景契合,在艺术技巧上,受谢灵运影响的痕迹较重,显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首,体现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张九龄一生积极入世,他没有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但他却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

[阅读全文]

使还都湘东作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4楼回目录

2016-06-27 07:04 | 作者:散文吧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

感物遽如此,劳生安可思。

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使还都湘东作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

清节往来苦,壮容离别衰。

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

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

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

牵役而无悔,坐愁只自怡。

当须报恩已,终尔谢尘缁。

[阅读全文]

相关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