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读书笔记

都不记得上次写号是什么时候了。。。。《门口的野蛮人》读书笔记。

洒家多想能专心地研究并购、研究金融、研究经济,探寻本源,学学钢琴。。。一切原本应该优雅从容做的事情却被一路狂奔的时代竞争拖拽,都变得急匆匆。有时想想自己的大学,虽然没有浪费时间,但也走了太多的弯路,浪费了太多时间摸索,当我兜了一圈后,真想能告诉之前的自己:不要急着毕业、不要太轻理论重实务、学校老师不咋地不代表那个学科就浅,扔掉k线、放下报纸、认认真真结结实实打下系统化的基础,一定要考个研究生,恋爱?滚蛋。

时间一去不复返,经不起太多弯路。回头攒俩钱务必留美名校再读个金融学硕士。《门口的野蛮人》读书笔记。

-----(乱七八糟的)题记

以前看过一则故事,说一根针掉到地摊上,让德国人和中国人去找。中国人是到处看到处找,运气好能很快碰到,运气不好一天也找不到,德国人则是把地毯划成一块块的区域,跪地毯上按区域挨个排查。以前笑笑也就过去,现在才理解这个故事。找针的故事其实是一种时间管理方式,当你有很多事想做的时候,最有效方法就是把时间分块,分细,排满,计时,并严格执行,这是最高效的。随心意来,是最慢的。

拿破仑墓志铭上说[露脸和显现只差一步",巴西人说[德国人在科学和二货之间只差一步"。随心意的是本性,能有强大耐心、趴在地上一格一格找针忍受枯燥的自制力,遵循科学和逻辑而克服本性,这样的人种不强都不行。所以国际麻将赛,德国第一日本第二。智慧是用来为人,科学是用来处事。三千年中国史,蕴含海量智慧,唯独缺科学。

向科学看齐。我用了一周每天30分钟的晚上看,总共430页看了315页,看到一半多才看到重点,好像个馅小的包子啊。这本书是并购必看,就像玩股票必看作手回忆录一样。野蛮人虽然没有回忆录那样拥有诸多包含交易智慧的谚语,但是是另一种写作方式,通过诸多的人物关系、多重的情节设置,力图还原那场大并购完整图像。跟其他写华尔街的作品相比,除了介绍的领域不一样,书更厚些唠叨多些,也没太大不同。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本书大家能读出不一样的感受来。比如我的一个突出感受是,性格多余内向的人不利于当领袖。

下面节选些我标记的语句吧,就当读书笔记。整本读完后,我会尽量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还原这个案例,像6月25那篇一样。

摘录片段和感受,用引号区别:

1、对于并购后的企业,两家公司合二为一,中间必须有一个绝对权威,不能有两种声音,第一权威和第二权威要拉开距离,不能话语权一样大。

2、[你要告诉别人说公司亏损只是因为你经营不善造成的,那样他们才会有想买的念头。"

3、[每一个为公司股价寻找良药的人都提到了杠杆收购。对每一个股价下跌的公司,这是标准的药方。但杠杆收购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4、[塞奇却不确定杠杆收购是否就是雷诺兹集团的出路,他也不愿意看到美国大企业良好的权益结构被银行贷款代替,美国公司的优势之一就是它的资本基础,如果企业把精力放在偿还债务的话,它就不能很好地两者兼顾。"

(重点)第五章 kkr的崛起:

6、[那些曾经创立家族企业的人年纪开始变大,他们开始寻找既能规避房产税,又能让他们继续控制公司的方法。克拉维斯将杠杆收购看成事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他的第一桶金就是在1965年收购一家名为斯特恩金属的牙齿护理产品生产商中赚到的。为了完成这场收购,克拉维斯策划了好多年。他拉了一帮投资者成了壳公司,然后用贷款从72岁的斯特恩家族手里买下来这家公司。收购之后,斯特恩家族依然拥有公司的股份而且管理公司。8个月后,将原来1。25美元买入的期权以每股8美元的价格卖出了一部分,然后用这部分利润来偿还贷款。接着,以这家公司的名义受够了三家同行企业。两年后,公司转型完成,这时第一波投资者50万美元获得的股权已价值400万美元了。

7、"70年代初股市衰退时,一些大公司纷纷关闭了一些业务部门,而科尔伯格趁机受够了这些业务部门。他借入大量的贷款来收购一些基础性行业的公司,取得稳定的收益和现金流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要如棋偿还贷款。如果说资产负债表是他的塔罗牌的话,那么现金流预测表就是他的水晶球。科尔伯格买下公司就会毫不留情地削减成本并出售那些不赚钱的业务部门,用省下来的每一分钱来偿还贷款。同时,他都会给高管一些股权激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公司比以前更赚钱[

8、"作为科尔伯格的助手,克拉维斯尽情地使用这种方法。为收购罗克韦尔国际集团旗下的赢康公司,克拉维斯写了一份长达75页的募股说明书,里面堆砌着资产负债表、业务概述和债务预测情况,并把它寄给了几大保险公司,虽然这种方法并不激动人心,但却很有效果。[

9、"五年来,他们一直遵循着科尔伯格的指导方针:收购必须是友善的,一定要取得对方公司管理层的支持,并且必须低调谨慎。["六年来,他们适应市场需求,在金融界的夹缝中悄然无息地开拓了一片天地,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大家都不是很了解如何实施杠杆收购,但都跃跃欲试,最后,大家都下水了。[

10、"为杠杆收购筹集的资金里,60%的抵押债务都是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只有10%的资金是收购者自己投入的。剩下的30%来自一些的大的保险公司,通常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争取到。80年代中期,德崇采用一种高风险的垃圾债券替代了保险公司的资金。迈克尔米尔肯已经在多次恶意收购中瞬间筹集了巨额资金。垃圾债券的诞生让一度行动迟缓的杠杆收购成燎原之势。kkr公司的都被一些总裁们踏破了门槛,这些公司已经被恶意收购者包围,希望kkr能帮他们自己完成杠杆收购。这样的生物链一直在每一个交易中体现,外部收购者先物色目标,然后目标公司寻找杠杆收购公司,最后三者都收益。吃亏的是债券持有人,因为他们的债券在新债发行时就贬值了。还有公司的员工,因为他们会失去工作。华尔街忙于赚钱,根本无暇顾及这两类人[

11、"尽管克拉维斯的财富迅速膨胀至2亿-3。5亿美元,但他们俩依然每天辛勤地工作12个小时,还不停地出差。[(能长期这样很不容易)

先打到这吧,很多内容关联性强,不好表述。感兴趣的可以买书来看看。

相关专题